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园地
谨防“形式主义惯性”
发布日期: 2018/2/13 9:53:15
    前不久,记者下乡采访,一个社区台账的封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台账本来已经有封面,但社区为形式上统一、看起来体面,又给每本台账装了牛皮盒子。据称,光装这个牛皮盒子,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一个通宵,只是为了“看起来清爽一点”。
    这一细节耐人寻味。说起形式主义,很多人深恶痛绝,但落到自己头上,有时候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觉。就拿装台账盒子来说,此举本无必要,可如果不是局外人指出来,相关人员还不觉得这是形式主义。又如,很多人抱怨“文山会海”牵扯太多时间精力,可自己转头开展起工作来,开会依然是首选,似乎别人开会是“以会议落实会议”,而自己开会则是实打实的落实。再如,制度上墙本来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但有的地方片面地加以理解,纯粹为上墙而上墙,不考虑实际效果。凡此种种,都属于“形式主义惯性”——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做的人却完全没有察觉。
    内容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之中。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看重外在的表现而不顾实际的效果,这就成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被放在“四风”之首,群众对它深恶痛绝。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近年来,中央大力反对“四风”,一些地方公然搞形式主义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过去那些显性的形式主义少了,然而“形式主义惯性”依然或多或少存在,有的是因为“久入鲍肆,不闻其臭”,被形式主义浸染久了、毒害深了,形成了惯性,对形式主义缺乏辨别力,自觉不自觉就搞上了老一套;有的形式主义出现“新变种”,甚至还罩着“创新之举”的光环,当局者迷,直到被问责才醒悟过来。对此,一些人可能还会感到委屈:明明是为了工作,怎么还被戴上“形式主义”的帽子?
    不管是“不自觉的形式主义”,还是“自觉的形式主义”,不管是传统的形式主义,还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其本质都是只关注形式而不关注内容、只重视表面而不重视内在,只追求看的过程而不追求做的结果。说到底,仍是干工作缺乏效果意识、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表现。有人也许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惯性”在主观上不是故意的,对此不妨多加宽容,但实际上,这种形式主义主观上虽未必故意,但造成的后果同样会损害工作的实际效果,损害群众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价。其次,有关单位和人员身陷形式主义还不自知,说明形式主义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到令其失去鉴别和抵抗能力的地步,岂不更应引起警惕?
    防止“形式主义惯性”,首先要提升对形式主义的辨别力,自觉打破习惯依赖,深刻洞悉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种种危害,才能防止中招。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少人陷入形式主义而“不自觉”,就是因为急于出政绩而又不想下苦功。不管是哪种形式主义,根源都在于脱离群众,只有将身子真正“沉下去”,努力贴近群众,多搞调查研究,好办法才可能真正冒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纠正“形式主义惯性”决非朝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时时、事事、处处保持清醒,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