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提笔记下我的驻村生活,从刚到曹坝村时的茫然无措,再到如今处理工作游刃有余,我见证了自己的改变。正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我越来越习惯这里的生活,也慢慢融入进村集体中。基层工作,收获了很多,心里的那抹“甜”也让我不断奋发向上。
“甜”从学习中收获。带着一张报到通知书,我背上行囊来到了曹坝村。从“校园大门”迈向“社会大门”,村里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这是一片广阔新天地。刚来村里工作时,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学习掌握当地语言就成了我的首要任务。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厚着脸皮让大家说慢一些、再重复一遍,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说,我发现我也能够听懂当地话、会说当地话,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就是呐(nè),是很常见的口头语,发音的时候一定要拖长一个音节,表示肯定。当我经常脱口而出用到这个字时,我发现语言造成的隔阂早已消除。村干部有的已经在村工作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会积极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向他们请教工作方法。秸秆禁烧、疫情防控、征兵入伍、纠纷调处等工作中,都有我的身影,一件件看似寻常的小事,想做好真的不容易。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让我对基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是我品尝到的第一口“甜”。
“甜”从辛苦中品尝。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曹坝村支部”现正式更名为“曹坝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好人民群众既是责任,也是使命。为了更好知民情、晓民意,我担任了我们村的网格员,入户走访是我的日常工作。带着医保缴纳、土地流转、防诈骗、用电用水安全等问题,开启了我的走访行动。最开始的时候村民不认识我、不愿意和我多说,随着上门次数的增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了对彼此的熟悉程度,现如今的我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会随身携带民情记录本,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记录下百姓故事和我个人的走访体悟。说说心里话、唠唠家常,和村民分享最近发生的事情,同时将最新的政策传达给所有人。无需用语言表达,村民真挚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通过与村民的紧密联系,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基层工作要懂得“用真心换真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会让我们得到村民的信任,同时帮助我们更好开展工作。这是我品尝到的第二口“甜”。
“甜”从成长中感悟。蓦然回首,我十分感谢基层这个“大舞台”,通过一次次宣讲、一次次走访、一次次活动,我的表达能力、应急能力、执行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行动永远比空想更实际、更有说服力。我们所追求的皓月星空,不跨越一道道坎、不解决一个个问题、不翻越一座座山是无法到达的。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充充电”,提高自身的“真本领”,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开拓者”。“群众有所求,我们有所应”,这就是对我们的要求。基层工作虽然纷繁复杂,每日都要面对群众的咨询以及诉求,但应常常自省,在办民事、解民忧这方面是否到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实际行动去助力乡村发展。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了解群众、深入群众、拥抱群众,群众所思,就是我们所盼。做好村里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服务精神,在服务好群众上下“苦功夫”,多去田间地头转转、多去村民家里看看,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奋斗点亮青春。这是我品尝到的第三口“甜”。
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让老百姓从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中感受生活的变化。作为一名青年干部、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以奋斗之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赤子情深,继续品尝基层之“甜”。
(泾河镇 赵庆阳,首发于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