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扬州法院启动党支部领办“网格法庭”行动。一年来,全市法院82个党支部领办109个网格法庭,覆盖乡镇、街道、行业协会,延伸司法触角、整合解纷力量,为基层注入社会治理新能量、给群众带来便民利民新体验。矛盾纠纷巧化解法治理念传万家一起走进 “网格法庭”这一年看小小法庭如何发挥大力量 在法治的天平上,每一颗心都需要被倾听,每一份正义都值得被追寻。在宝应县望直港镇红莲“网格法庭”,一场关于理解、包容与希望的调解悄然展开。 他乡来电应诉难 法官,你帮帮忙,如果我再回去开庭,不但银行的钱还不了,我老婆下个月的医药费恐怕都没了着落。 说话的是王某,一位在外地辛苦经营小本生意的中年男子。几年前,为了能让家人过得更好,王某向某村镇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作为本钱用来经营生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近几年生意的不景气让其陷入了困境,而妻子患病更是让这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贷款到期时,他已无力偿还。反复催款无果后,银行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被分配到了宝应法院开发区法庭。在接到王某的电话后,法官意识到,简单的判决或许能快速结案,但却可能让这个困难的家庭支离破碎。王某人在外地,家中还有无法工作的妻子需要钱治病,若强行要求他回来应诉,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跨越距离减诉累 你好,我们不是要去法院吗?这么快就到了吗? 王某的妻子看着周围,疑惑地问调解员。调解员笑着向她解释,这里是“网格法庭”,与到法院参与诉讼是一样的,为的就是让不方便去法院诉讼的当事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 原来,考虑到王某的情况,法庭负责人决定启动望直港镇红莲“网格法庭”进行远程调解,并由红莲“网格法庭”的代办专员负责调解。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连线王某,另一方面能让患病的王某妻子就近参与,力求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调解当天,调解员特意驱车前往王某家中,将患病的王大嫂接到红莲“网格法庭”。这位面容憔悴、身体瘦弱的女性,在调解员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了红莲“网格法庭”,她眼神中的痛苦和无奈,无声地证明了王某家的困境并非借口。 红莲“网格法庭”内,一侧坐着调解员与王大嫂,另一侧坐着原告银行的工作人员,远在他乡的王某,则经过现场工作人员调试成功视频连线,线上参与此次调解。 引导理解寻共识 当银行工作人员见到许久不见的王某后,立即说道: 王大哥,我们知道你现在很困难,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视频设备中传出王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我真的不是故意不还钱。我妻子病得很重,买药花了很多钱。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调解员理解地点点头: 我们明白你的处境,但刚刚银行也说了,逃避不是办法。只有你积极地去面对这个问题,才能和银行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向双方详细解释了金融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透明与对称。他耐心地引导双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银行方面,我们理解你们需要回收资金,但是也请考虑一下王某的实际情况。你们看这些医疗单,他的妻子每个月治病都需要大笔费用,这并非谎言。而且他刚刚也表示有意愿还钱,只是现在比较困难。”调解员恳切地说,“让王某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还清贷款肯定是不现实的,你们能不能多给一些时间,让他分期偿还?” 银行方面的代表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我们理解王某的困境,也愿意给他一些时间。但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还款计划。” 视频中的王大哥闻言,双眼亮起了希望的光芒。他连忙大声表示:“我愿意分期偿还,我也会尽我所能去筹措资金、早日还清借款!” 调解员见王大哥和银行方有了达成共识的基础,欣慰地点点头,立即组织双方进一步沟通协商,共同来制定具体的还款计划。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沟通,原被告双方的心结逐渐解开。王大哥表达了强烈的还款意愿,并承诺会在两年内分期偿还所有借款。银行方面也被王大哥的真诚与困境所打动,同意了这一还款方案。 在调解员和双方当事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场跨越距离的调解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场调解的成功,不仅解决了王大哥的燃眉之急,更彰显了法律的人文关怀。网格法庭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相隔距离遥远的当事人,更连接着法律的严谨与人性的温暖,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光芒和希望的曙光。 在法律的框架下,寻找人性的温度,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让正义的实现更加高效便捷,这或许就是网格法庭存在的最大意义。 宝应法院融合地方荷文化,通过与各镇区建立党建联盟形式,在全县共设立15个红莲“网格法庭”,组建形成“1网格法官+1庭务主任+1调解员+N网格员”的工作团队,为群众就近提供矛盾调解、诉讼指导、普法宣传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县“网格法庭”参与调处矛盾纠纷462件,开展巡回审判18场,其中柳堡镇的红莲“网格法庭”成功调解2件群体性涉农土地纠纷,涉及农用地500余亩,标的额达1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