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一家藕产品生产企业的展厅里,摆放着众多荷藕制品,其中有只需加热就可食用的熟食,也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将藕这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成250多种产品——这一令人惊叹的成果就出自该县,而发力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则是宝应县取得这一成果的根本原因。
独特资源气候造就“宝应荷藕”
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的宝应县境内河湖密布,水质达到和超过国家Ⅲ类标准,其地形为碟形洼地,拥有独特的土壤——蕻渣土。不一样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水体,让宝应荷藕具有了不一样的品质。
宝应荷藕于谷雨前后、水下温度大于12℃时开始整田栽植,具有顶芽呈红色、藕皮呈米白色、藕肉呈亮白色、藕香浓郁、清甜爽脆等鲜明特征。宝应县拥有“大紫红”“美人红”“小暗红”3个当家品种及10多个生态品种。近年来,当地陆续从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引入鄂莲系列、天津大地红等品种,进一步丰富了荷藕品种结构。同时,还探索出藕慈复种、藕田套养(小龙虾、泥鳅、黄鳝)等高效循环农业模式。
生态“好水”加上品种不断改良让荷藕种植变成了宝应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活水”。在宝应县,不少藕农种植经验丰富,射阳湖镇风车头村荷藕种植大户仲跻海已有30多年的种植经验,据他介绍,他种植了1600多亩荷藕,扣除各项成本,每亩地收益大约在1000元,每年种植荷藕收入就能达到160多万元。
如今,“宝应荷藕”已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跻身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在深加工领域做足文章
如此高品质的荷藕,如何摆脱初级农产品“身份”?近年来,宝应县在荷藕深加工上做足了文章。
“校企合作,从机械设备研发到荷藕制品生产,全程请高校专家参与。”一家荷藕种植、加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例如,一些荷藕制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市场很难买到,我们便在荷藕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逐条记录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进行总结后,与高校专家一同制定制造方案。打造出相应的机械设备后,再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对其进行调试、改进。现在,厂里荷藕制品生产机械自动化程度已达80%。”
在荷藕产品研发方面,该企业携手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团队进行荷藕汁研发,采用宝应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大紫红”荷藕,应用酶解工艺、自动化杀菌和高温风刀烘干技术,确保了宝应荷藕产品的高品质。如今,含荷藕汁的奶茶、咖啡饮品已在扬州的东关街、皮市街销售,吸引了众多游客品尝。
生产设备的研发及荷藕产品的创新加速了宝应荷藕产业的整体升级,使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目前,宝应县拥有荷藕精深加工企业120余家,荷藕制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613”发展计划描绘致富路径
如今,宝应荷藕已成为宝应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种植、加工、外销的荷藕产业链逐步形成。该县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荷藕产量、荷藕出口量3项全国第一的荣誉,并创建了全国唯一以荷藕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今年,坚持“产业兴农、品牌强农”的宝应县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宝应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部部长张大华用数字概括了宝应荷藕产业发展的新面貌:县内荷藕种植面积10.8万亩,宝应人在县外周边地区种植荷藕面积10多万亩;通过荷藕产业带动全县6.5万人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5万元;有县级以上荷藕加工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一二三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
宝应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管委会发展规划部部长史桃玉在“宝应荷藕”品牌发布会上提出,下一步,“宝应荷藕”将实施“613”发展计划,即立足于荷藕产业高效、集聚、融合、科技、绿色、品牌六大发展方向,通过实施荷藕精深加工集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十大工程,推进建设荷藕脱毒种苗繁育与应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智慧农业、农业特色示范园、荷藕种质资源库建设、风车头荷藕交易市场改造提升等30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5年底,主导产业达到百亿产值,把宝应建成“中国荷藕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