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年轻干部“三不困境”,活基层发展“一池春水”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基层年轻干部犹如连接党和人民的坚实桥梁,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是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成为制约其发挥潜力的瓶颈,更有部分年轻干部沦为“躺平式干部”,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损了形象、伤了民心,严重阻碍基层的活力绽放与蓬勃发展。为落实基层减负精神,必须找准症结、有的放矢、打破桎梏,让年轻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担当使命。
以学促能,迈开步子破“不能为”。年轻干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务必不断“充电”积蓄力量。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年轻干部成长道路上的核心环节,是武装头脑的思想利器、指导实践的行动纲领、推动工作的关键要素,更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永不停歇的精神长征。年轻干部当怀锲而不舍之恒心、虚怀若谷之胸怀,广纳古今中外智慧,为前行之路提供坚实指引和磅礴动力。同时,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和破解问题的能力,针对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精准发力。干部要勇于走出舒适区,敢于尝试新方法、新途径,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成为移石开路的先锋。要有上手的能力、务实的作风,干在工作第一线,置身矛盾最前沿,推动解决“进展缓慢”“项目趴窝”等难题,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鼓励干部敢于向问题叫板、将“群众口碑”作为“实绩奖杯”,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以情促动,俯下身子破“不想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以思想破冰为引领,重塑年轻干部的精神风貌,彻底摒弃“数字政绩”“材料政绩”等急功近利、虚假浮夸的观念。年轻干部要让为民情怀深深扎根,转化为担当作为、为民办事的强劲动力与切实行动,对待群众需饱含真情,乐于攀“穷亲戚”。要培育并弘扬争先创优、破局前行的无畏精神,全力突破守旧思想的藩篱。明确自身职责界限,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精心书写好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杜绝职权交叉混乱、监管互相推诿的现象,切莫“穿新鞋走老路”。通过正向激励机制打破不良怪圈,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有为者有位,让懈怠者警醒,使年轻干部真正感受到有权有责有担当,从而激发内在的工作动力。
以制促担,甩开膀子破“不敢为”。在信息时代,政务App和工作群泛滥成灾,大量的重复群、“僵尸群”以及“僵尸”App成为年轻干部不堪重负的“指尖枷锁”。对此要严格加以管控,建立健全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等科学合理机制,防止旧患未除又添新疾。对于确实能够提升工作效能的信息化创新举措,则要区别对待,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进行严格约束,确保其发挥积极作用。文件流转工作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真正为基层年轻干部“指尖”松绑,促使其走出“第二办公室”,走到“群众当中去”。以精准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对于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躺平”问题,如推拖绕式、偷奸耍滑式、担心问责式和未老先衰式等,要及时咬耳扯袖,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完善容错机制,为年轻干部提供“安全网”,保护干事热情,消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担当作为。
(县检察院 李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