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园地
黄塍镇提高村级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的做法和思考
发布日期: 2010/9/25

  

  农村基层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基础和出发点,基层干部又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在现实中村干部却是最难当的“官”,身处最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工作任务要到位没有退步,头绪多、工作难、压力大、出路难、工资低、待遇差,缺乏保障与激励机制。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难选,无人肯做现象,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对一个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现村级党支部书记的人员选拔工作范围小、渠道窄、只能在被窝内翻身,矮子中选将军,不利于农村工作地有序开展。不断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进一步增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近几年村党支部书记待遇情况

  2005年村级支部书记平均报酬为9500元/年,最高10014元/年,最低8892元/年,最高最低之间差距为514元/年;2006年村级支部书记平均报酬为11400元/年,最高12089元/年,最低10766元/年,最高最低之间差距为1323元/年;2007年村级支部书记平均报酬为14146元/年,最高15406元/年,最低12686元/年,最高最低之间差距为2720元/年;2008年村级支部书记平均报酬为17147元/年,最高18930元/年,最低15403元/年,最高最低之间差距为3527元/年;2009年村级支部书记平均报酬为18649元/年,最高21672元/年,最低15518元/年,最高最低之间差距为6154元/年。

  二、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待遇主要做法

  1、保证村支书合理经济待遇。为了逐年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待遇建立增长机制,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09年,县委制定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按照“一定三有”(定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要求,我镇每年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增加新的内容、新的考核点,推进工作落实率、到位率,使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县排名逐年进位。采取逐年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办法,充分调动村级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报酬由基础报酬、工作考核报酬、效益管理报酬三部分组成。党支部书记实行基础报酬分为职务报酬3500元;规模报酬每村按每人口、每亩农田分别计算报酬1元。合计得出基础报酬;今年对按每人口、每亩农田分别由0.5元调整为1元,村支书每人可提高到3000元/年。工作考核报酬和效益报酬实行双百分考核计酬,今年主要突出对列出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突出以实行加分和扣分考核重点,使村级一班人对照考核办法,结合本村实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谋思路、想办法、出主意、抓落实,争进位,为确保年终多得分、少扣分,从而提高干部工资待遇。

  2、完善村干部的社会保险待遇。从2010年1月1日起,在自愿参保前提下,村干部养老保险原则上统一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为在编在职、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备案、经镇党委政府任命、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的所有村干部。投保基数按我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缴费基数执行,按28%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费由县、镇财政及村干部个人共同承担,村党组织书记个人承担养老保险费总额的30%,除村干部个人缴纳以外的部分由县、镇财政平均承担。

  3、积极实施重点工作个别奖励。针对目前村级工作各项任务繁重,实施阶段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奖励政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村支部书记待遇。如去年联合村由村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带头入股,发起创立明宝专业合作社,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带头致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先进典型,并为省、市、县多次提供现场,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镇党委、政府决定给予村“两委会”一班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今年对村级老村庄搬迁工作,完成下达任务的,按户数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待遇差距悬殊,缺乏激情。目前现有村支部书记报酬与同级别同工龄相当的公务员和在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偏低,要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村支部书记报酬,镇财政又无力负担,村级集体收入无来源,因此,普遍存在着对支部书记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利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关心不够的状况。现村干部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工作,如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级各项考核达标验收及创建等,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都是一副比较重挑的担子,但在待遇方面,现村干部报酬普遍偏低,还不如一个在外打工的小青年。支书大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但由于工作时间和精力的影响,束缚了手脚。还有部分村由于村级债务和村里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不能及时兑现村干部报酬,为顾全大局,领导作表率,先考虑到调动别的村干部、退职干部、五保户、困难户等多方面,年终分配资金有限,支书所谓的工钱成为一场“纸上富贵”,比较起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更是有天壤之别。虽然村干部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因基数较低,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退职金标准,更没有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待遇,这种差距就更大,导致心理失衡。

  2、政绩好坏难分,缺乏创新。因受干部职数的影响,支部书记不是国家公职干部,在选拔录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基本上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进入事业编制的人数少,特别是年龄、学历的限制,一些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被拒之门外。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导致了现有村支书不想干,有短期行为,工作得过且过,撞钟混日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只求过得去,不求创新突破,心情不畅等现象的发生。

     3、后顾之忧难解,缺乏动力。支书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大多数已人到中年,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村支书这种身份又非终身制、非固定性、不脱产,因开展工作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年终又不能保障干部的报酬全部到位,若现在不做支书了,别人做,村里所欠的钱何年何月才能拿到,心里底,还是一个未知数,向家人、子女无法交待。

     四、提高村支部书记报酬待遇的几点建议

     1、保障经济待遇,让其有干头。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待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增长而逐年增长。继续完善实行“基础工资+考核工资+效益工资”的村支部书记报酬结构工资制。基础工资根据各村人口和地域规模大小、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考核工资即年度考核综合评价的奖金,与村级各项工作实绩挂钩;效益工资主要包括执行财务制度、完成村减债任务数、当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农民上缴兑现率、严格执行双代管制度等相关内容。探索推行村支部书记工作奖励制度,镇财政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励,根据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和年终考核结果确定,通过评先奖优,一次性发给奖金,努力形成一种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全镇推行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一人兼任,从而减少村干部职数,给予一定的村委会主任职务专项补助。积极探索和建立村支部书记住房公积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达到提高村支部书记报酬目的,与公务员和在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比差距不大,使村党支部书记“囊中不涩”,“有搞头”,“有盼头”,让村支部书记感到组织上的关心。

    2、强化保障措施,让其有劲头。要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工作力度,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不低于本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其他村干部的报酬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报酬的一定比例确定,逐年加大财政拨付额,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工资报酬偏低、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探索建立村级干部工资由县财政统筹统发机制,确保村干部基本工资待遇按时足额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村支部书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因支部书记工作任务、工作压力等原因,与其他村干部应拉开一定的档次。要逐步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定期体检等制度,对正常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使他们退有所安、老有所养,体现党组织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关怀和爱护。要妥善化解村级集体债务,让村级组织和村党支部书记轻松上阵,发展经济。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面向农村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减轻负担。

  3、拓展发展空间,让其有奔头。用政治上的荣誉感来刺激和调动村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一是政治激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积极向县级及以上推荐 “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二是拓宽出路。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建立健全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镇事业编制人员的长效机制,适当扩大招录比例,适度降低报考资格“门槛”,让更多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够参与进来。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镇领导干部,对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三是择优聘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可以考虑提拔为镇政府记雇员制干部或兼任部门单位副职,但仍然留在村里任职,实行一年一考核一聘用的契约式管理,按国家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对待,既提高了政治待遇,又提高了经济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