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园地
仲明珉∶基层需要人才
发布日期: 2011/9/26

  

                                                        ----组工干部下基层体会

                                                                            仲明珉

  “二十一世纪缺少什么?人才!”这是冯小刚电影里的经典对白,而通过这次的下基层走访活动,我感觉这句话已经不再是一句台词,而是如今农村、企业的真实写照。我和蒋主任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曹甸镇的周管、新南两个村,巨业管件和新奇特电缆两家非公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在走访过程中,村委会书记、企业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提到“缺人”这一难点问题。

  回想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大家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谁家能有人在“大队”里“吃公家饭”,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情,也成了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之一,那时候一个大队干部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是绰绰有余的。现如今,农民不再依靠种地养家糊口,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农村成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居住地,村委会干部也不再是“香馍馍”。我们走访的周管村,属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村干部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而新南村经济基础较弱,村干部年收入仅有1.5万元左右,这两个村都有二三十万元的债务。2010年村委会改选,周管村两名新当选的村干部皆因工资待遇低,不愿到村任职。通过走访我们还了解到现在农村很多村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债务,村级集体创收能力极为薄弱,基本都是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的“三项资金”来维持运转,根本无力举办公益性的事业,导致村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说话无力。加上村干部工资待遇低,直接导致村干部后备力量的缺乏。

  村级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就是人才问题。“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岗村为什么能从一个经济落后村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名村”,是沈浩这样有头脑、有能力的村委会带头人带领全村人干出来的。像周管、新南这两个村,目前的村委会班子中老龄化严重。村委会班子需要有经验、有阅历、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老人”,但同样也需要有知识、有活力、有想法、敢闯敢拼的“新人”。

  人才不仅要选拔,更要培养。一是在每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培养人才,让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二是在每年的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人才,这些退伍军人大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受过部队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在他们中选拔优秀党员骨干到村任职,为村委会培养后备力量。三是运用公共服务型岗位如城管队员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借助这些岗位培养人才,让他们熟悉农村工作,然后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在村委会兼职,以达到为村委会培养后备力量的目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拓宽村委会后备力量,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发展农村经济。

  我们走访的巨业、新奇特两家企业同样存在缺人问题。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招工难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率低,而本地劳动力一味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儿童;另一方面受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外地劳动力的引进远远无法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自我期望值过高,上了十几年学,哪怕工资低,也宁愿坐办公室,从事所谓的“白领”工作,不愿到企业工作。这就出现了企业招工难,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奇怪现象。

  针对企业招工难这一现象,一是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企业和乡镇合作,组织企业的中青年骨干与大学生村官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经常性地开展参观、联谊等活动,以增强企业对大学生村官的吸引力,鼓励有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在聘用期满到企业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带动其身边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另一方面招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抓住中秋、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潮”等有利时机,积极为企业招揽一线产业工人。二是要提高企业工资待遇。如今经济高速增长,企业要打破长期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局面,提高工资待遇,用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换而言之,如果本地企业福利好、工资待遇高,本地劳动力又何必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地外出务工呢。三是要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与职工签订合同,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是企业的义务,也是招引人才的方法。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企业也就不会出现留不住人的情况了。四是注重人才培养。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培养体系,组织企业员工多开展学习、娱乐活动,教育员工自强自律,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企业要打破家族制管理模式,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培养,让优秀人才接触核心业务,施展才能,用事业来留住人才,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

  虽然我也曾在农村生活过,但这次的下基层活动,让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农村和企业的一些现状,可谓是受益匪浅。而以上只是我在这次下基层活动中的一些粗浅体会,肯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