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园地
章婷——组工干部下基层调研心得
发布日期: 2011/9/28

                                                         增加集体收入  建设幸福农村

                                                      ——组工干部下基层调研心得

   

                                                                              章  婷

   

  近日,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跟着李科调研了曹甸、射阳湖等镇。调研过程中,我们以“五有”为核心,结合“四有一责”工作要求,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情况。此次调研,很有感触,特别是对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因为村集体经济是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    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自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有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村部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逐渐健全。总的来看,我县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村都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制度纷纷张贴上墙,只有少部分村仍在准备阶段,有些村还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村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村由于受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级负债最多达500万元,且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的达50万元以上,低的则不到5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县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即使有条件和基础,也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某些村干部“双强双带”领头雁能力不强;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水稻,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

  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地域偏远。有的村部较偏远,虽然荷藕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县农村许多有技术、有本事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高中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很多经济薄弱村仅靠“三项资金”维持正常运转。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数量小。通过调研发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主要为种植基本农作物,其他类型农作物,也是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活力。

  3、村级债务负担沉重。目前,我县无债村仅有3个,村级负债总额达3.83亿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农业税等形成的。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

  三、思考和建议

  1、配强班子。发展经济以人为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村班子来作支撑,选好配强“双带双强”领头雁,对农村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多种途经,择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直选、下派或培养等方法,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有经验有能力的党员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每次培训都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增强村干部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村干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上级组织要关心、爱护、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根据工作实绩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考核。

  2、选好路子。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关键的理念,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和谐新农村的“推动剂”。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促增收,充分利用和挖掘村集体资源优势,通过对村集体闲置房屋出租、土地整理及复垦、沟塘的合理利用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促增收,积极向上争取惠农项目,为经济薄弱村发展创造条件,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如美国红提、鳜鱼养殖等产业项目。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将市、县的优惠政策、帮扶资金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在厂房招租、工程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的同时,对地方留成部分的税收加大返还比例,切实增加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

  3、加强管理。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压缩开支促增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实行民主理财、公开理财,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财务行为。对村集体所有资源、资产的发包、租赁、出售,必须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由农经中心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增加集体收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