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动态
罗志军:全力以赴把“八项工程”落实到农村基层
发布日期: 2011/9/29

    9月21日上午,省委书记罗志军亲切看望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全体学员,并与大家进行了座谈。他强调,乡镇党委书记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是全省农村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全力以赴把“八项工程”落实到农村基层,努力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创造新业绩。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石泰峰一同看望全体学员。

    今年一季度,全省964个乡镇党委都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换届后新一届乡镇党委建设,根据中央组织部和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分期分批对乡镇党委书记及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培训。本期培训班于9月18日开班,280多位乡镇党委书记和120多位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为主题的集中培训。宜兴市高塍镇党委书记周峰,邳州市运河镇党委书记袁登峰,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党委书记杜利强,兴化市荻垛镇党委委员杭淑萍,射阳县特庸镇党委委员、九里村党总支书记王义豪代表学员作了发言,交流了学习体会和工作打算。

    罗志军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省委对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结束之后,举办乡镇党委书记专题培训班,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自觉地加强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抓发展促和谐、抓服务惠民生、抓班子带队伍的本领,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强、转变发展方式思路清、处理复杂问题办法多、对待农民群众感情深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罗志军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的重要职能。“八项工程”的各项任务都要落实到基层都要依靠基层的奋力拼搏才能顺利实现。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六个注重”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八项工程”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十二五”时期乡镇工作的核心任务,把落实“八项工程”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乡镇工作的主要标准,确保“八项工程”在农村基层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创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崭新业绩。

    罗志军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一定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真正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制,重点抓好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带好乡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进发展富民有思路、服务农民群众有本领、维护基层稳定有办法、建设新农村有实效的坚强领导集体。二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当好执行法规制度的模范。认真学习运用中组部总结推广的“文建明工作法”,通过科学管理、创新方法,把党和政府的要求与老百姓的愿望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基层政权的执政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要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把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深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有效覆盖、充分发挥作用。

    罗志军强调,乡镇党委书记处在基层一线,与农民群众距离近、接触多,大家的作风形象,不仅直接关系群众对干部个人的信任与支持,更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希望大家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要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乡镇这个大有可为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在廉洁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罗志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基层干部,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顾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