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园地
孙学龙:代表“点菜”政府“做菜”
发布日期: 2011/11/4

                                                               代表“点菜”  政府“做菜”

                                                        曹甸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孙学龙

     近年来,“为民办实事”的提法在全国各地耳熟能详。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实事?如何把“实事”办实,解决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变“我落实什么,你接受什么”为“你需要什么,我落实什么”?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在办实事项目的确定上,我镇人大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代表联系群众和代表联系民生工作制度。曹甸镇党委、政府通过人大代表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顺应社情民意,贴近老百姓的意愿和社会呼声,精心考虑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逐步完善目标内容,把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首位。

  自2007年以来,曹甸镇试行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把确定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表决权交给人大代表,并由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这就好比是让老百姓“点菜”,政府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做菜”,真正实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请代表“点菜”,由政府“做菜”的民主决策方式,通过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确保了党委决策和政府重大项目源于民声,合乎民意,表达民愿,体现民主,是基层人大构建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中的一项有益尝试,对于推动乡镇政府决策民主、促进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代表“点菜”、政府“做菜”的具体实践

  政府实事工程做什么,代表说了算。政府要做哪些实事工程?哪些实事工程是老百姓最热切期盼的?为使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紧贴民心,更符民意,从2007年起,曹甸镇改变原来镇领导班子集体商量决定的做法,将实事工程项目的立项权交给了人大代表。每年9月左右,镇人大开始着手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农贸市场,开展调查问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然后,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初步筛选和分类整理后,形成实事工程建议项目,提交党委会议、镇长办公会议、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形成政府实事工程候选项目。接着,召开政府实事工程公开投票现场会,组织全镇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按得票多少进行排序,确定年度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交镇人代会审议通过,赋予其法律效力。

  政府要为民办实事工程,目的是改善民生,为民谋福祉,就必然要听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把决策权交给群众,这也是政府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而代表来自于选民,是联系群众和沟通政府的桥梁,反映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经过代表投票表决,得到了代表的认同和许可,才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才不致于成为拍脑袋的形象工程。

  政府实事工程怎么做,代表当参谋。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确定后,曹甸镇政府随即召开镇长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每项实事工程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形成实事工程建设计划书印发给每位人大代表,并通过政务公开栏等将实事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向全社会公布,主动接受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镇人大则组织代表全程参与其中,针对每个工程都成立一个工程监督小组,成员由人大代表、村干部、群众代表和镇机关干部组成,实时跟踪监督实事工程项目的落实进展情况。镇人大还不定期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和人大主席团成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并召开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座谈会,听取代表、群众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和意见,积极为政府实事工程的顺利推进建言献策。

  在工程实施和建设中加强事中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走访或询问等多种方式,或是与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联手,要求承建方定期反馈工程建设进度,公开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增强项目实施透明度,打造阳光工程,达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实事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惠民的实事工程才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政府实事工程成效如何,代表来评判。以往政府实事工程完工后,通常由政府对其做出“自我”评价。曹甸镇则将验收和评估权交与人大代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项目完成情况评议机制。每年年底,镇政府都会邀请全镇人大代表对人代会上确定的政府实事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听取镇政府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的专项汇报,组织代表对工程完成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绩效评估,并将政府实事完成情况写入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议,做到了工程成果“与民共享、由民检验”。

  实行"阳光监督",把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人大监督真正凸显亲民、为民本色,增强监督实效。

  二、代表“点菜”、政府“做菜”的优越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曹甸镇试行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这一做法,通过人大代表这一纽带还权于民,实现了政府、群众、代表三方合力惠民生、促发展,推动了政府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决策问需于民,实施问计于民,成效与民共督,成果与民共享。

  曹甸镇试行政府实事工程票决制,这种请代表“点菜”、由政府“做菜”的做法,于法有据、实事更实、民意更牢,百姓为此叫好!

  请代表“点菜”,于法有据。人大代表有依法代表人民群众参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定权力。基层乡镇的实事工程在本辖区应属于重大事项,在人代会上征求人大代表意见、交由全体代表进行票决决定,于法有据。

  请代表“点菜”,实事更实。在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盼值越来越高,政府要做的实事也会越来越多,财政预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何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不能一厢情愿地“关门造车”,更不能由书记、乡镇长拍脑袋决定,实事工程的轻重缓急应该多征求征求代表意见尤为重要。探索试行实事工程差额票决制,把实事工程的轻重缓急交由代表决定,请代表“点菜”,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急切诉求,能够更好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能够更好地把实事办实。

  请代表“点菜”,民意更牢。基层乡镇政府的实事工程,换言之就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政府要更好地为民办实事,解决民生、顺应民意,就必须要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百姓想什么、急什么,书记、乡镇长可能不一定太清楚,但基层人大代表应该很清楚。类似于请代表“点菜”、由政府“做菜”的做法,是人大代表依法行权履职、为民代言的具体表现形式,此举更加能够贴近民意。

  曹甸镇试行政府实事工程票决制,这一做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系统科学,反映出基层民主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发展必然,值得充分肯定。至少有“三性”显示出它强劲的生命力:

  首先,这一做法具有群众性。民大于天,民生无小事。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冷暖酸甜,没有比老百姓自己更清楚的。对要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实事,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基础上,由老百姓自己选出的“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集体投票决定是否实施,真正实现了“由民作主”,确保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由群众自己说了算,能有效防止违背群众意愿“代民作主”的现象,避免出现政府“一厢情愿”、“好心办坏事”的尴尬。谁受益谁作主,群众的事群众代表定,是这一做法深得民心的根本和关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其二,这一做法具有操作性。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是当今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履行这一职责最直接具体的体现就是办理民心工程、实事工程。现实也如此,各级政府每年都会通过问民意听民情筛选提出一批实事项目。这就为人大代表决定提供了基础和准备。另一方面,审议决定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基本权力和职责,也是代表履职的重要方式。而每年定期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法律所定。因此,实行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只需在平时调研基础上增加一项人代会的议程即可,简便易行,费事不大,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第三,这一做法具有科学性。实事工程票决制避免了政府领导少数人决策可能导致的盲目性,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中去,让政府决策更加公开透明,更有利于选准真正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的民生项目,促进了群众意愿与政府意志的完美对接。而人大代表通过参加票决,也从事后听报告审议转为事前决策决定,改进了监督方式,拓宽了履职平台,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可以说,这一做法探索建立起了一套察民情、集民意、办民事、聚民心的民生工作新机制,充分体现出民生至上、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科学性。

  总之,实行实事工程代表票决,问需于民,决策由民,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畅通了民意渠道,促进了政府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昭示出我国基层民主扩大和发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