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研 报 告
——氾水镇苏律村第一书记 吴华
担任氾水镇苏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本人作为生长在氾水、工作在氾水的氾水基层干部,怀着深厚而质朴的情感,在第一时间内对苏律村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调查摸底。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苏律村的实际村情,并对其发展瓶颈和“改薄”措施形成了初步的思考。
一、苏律村基本状况
苏律村位于氾水镇镇南,是由原海河和苏律两村合并而成,辖域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589亩,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898户,3068人,党员111人,劳动力1747人,主要从事外出务工和三产服务业。2011年经济总收入4368万元,农民人均村收入10200元,去年全年全村可支配收入2.6万元。全村低保户57人,五保户18人。2000年合并时民间借贷44.0068万元,金融部门37.21万元,其它应付款项36.04305万元,共计117.25985万元。近几年来,村里一班人在支部书记刘金良同志的带领下,对有限资源进行盘活、厉行节约、在保运转的同时尽量求发展。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理清思路,深挖资源,排找能人,寻求出路。尤其是近两年,完成了近13公里的水泥路面硬质化,改造了6座、新建了5座生产桥。袁河支渠、中心支渠、后庄支渠、苏双排河等荷塘整治清理土方3万多方,投入2万多元对全村重要水泥路面两旁进行常绿树栽植。2009年,通过向上争取一点、能人赞助一点和结对帮扶一点的途径,在不向村民筹一分钱、不举债的情况下新建了村部,为县组织部提供了全县推进村部建设的现场。阵地建设的改善带来了村干部干劲的提高,更带来了村民对村工作的满意度和美誉度的提高。目前,苏律村共有民间负债24.8万元,金融37.21万元,其它应付款36.04305万元。
二、存在问题
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苏律村现有在编村干部7人,编制数7人,其中45岁以下2人,45-55岁2人,55岁以上3人,平均年龄50.1岁;学历高中4人,初中3人。全村111名党员中,35岁以下13人,36-45岁15人,46-60岁26人,60岁以上57人,分别占11.7%、13.5%、23.4%和51.4%;党员中初中以下81人,高中24人,大专及以上6 人,分别占73%、21.6 %和 5.4% 。全村青壮年90%在外务工。
农民致富渠道不够畅通。目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在外或就近务工、承包责任田以及个别养殖副业为主,由于青壮年长年在外务工,村现有养猪户454户,年出栏1005头,养鸡户760户,年出栏24000只,基本是在家老年农户的自发行为,村有一个植保合作社。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散兵游勇,双带型村干部不多,发展高效农业的门路欠缺。本村无一村办企业,部分劳动力也无法就近打工,多种原因导致农民致富渠道不畅。
集体增收方式不够多元。由于土地资源在1984年大包干分配时就已全部落实到村民手中,苏律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没有资源优势,没有明显的临镇临路优势,在去年仅有的2.6万元集体收入中,大部分收入靠原村小改造的闲置厂房租赁收入,其它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地处氾水镇腰部地区,苏律村缺资源、缺政策、缺项目。去年,我镇在全县率先制定了村全民创业企业税收政策,直接按税收12.5%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政策虽好,但这几年苏律村也响应号召,积极在外找项目,找能人,但始终因为道路、土地等制约,尚未有见成效。
三、“改薄”的几点想法
按照上级对第一书记“建强班子、带好队伍;理清思路、做好规划;发展产业、兴办实事”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律村实情,要一步步向年20万元集体经营收入的目标努力,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畅通渠道,优化班子结构。在2010年村两委换届中,35岁以下1人,虽说近两年村干部养老保险已落实,但普遍存在的工资报酬较低、医保未能落实到位等现实问题仍是农村事业难以吸引新人的重要原因。在现有村干部制度下,各村定编定人,无法动员有一定能力的有志青年回村工作、锻炼,渠道不畅,没有让他们锻炼、实习的平台和可能性。如果能有专项后备干部的经费保障或编制许可,则可以动员有志青年,特别是能双带的青年回村工作。当然,这一点需要上级组织部门予以政策扶持。
2、解放思想,拓宽增收渠道。目前,村两委一班人思想统一,村穷志不短,振奋精神,心无旁骛促发展,想方设法抓创收。一是要在清收减债上下功夫,通过多种途径开源节流,力争在2-3年内还清所有民间债务。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除村干部外,人人要确立在农村抓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也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要切实增强服务工业经济的本领,学习了解全镇的税收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三是要紧盯各种机遇,力争在土地整理、项目申报、237省道拆迁和省市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上用好用足政策,为集体增收拓宽渠道,多管齐下。
3、坚定不移走全民创业之路。近两年,全民创业在氾水镇已形成一定共识,全民创业是发展之源和富民之本。就苏律村而言,经进一步摸排有价值线索,因基本无工业基础,故嫁接、技改之路不可行;在现有资源上,除已租赁的老厂房和市委市政府对经济薄弱村扶持的园区厂房租赁收入约10万元/年外,没有资源可谈了;那要在“人”上下功夫。发动全村对在外能人进行摸排,特别是在外创业的,都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再发展。目前已迈出第一步,落实装饰装潢和钢结构加工2家小规模纳税人加工企业。近期,借助能人引荐,也有一个常州电子组装项目正在进一步跟踪之中,力争有所突破。
4、加大力度,发展高效农业。目前,苏律村没有土地股份合作社,要借助新237省道通过我村的机会,加大土地扭转的力度,把部分常年在外打工、零星种植的农田,统一集中扭转,动员有能力懂技术的能人集中经营,选准项目,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村的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5、关注民生,提升幸福指数。一是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近两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投入一定资金疏浚河道,新建垃圾池,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定期对垃圾池清理维护。二是继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借助目前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有利时机,抓住各种机遇,争取将更多的桥梁、道路纳入计划,加大绿化投入。三是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今年新农合筹资完成任务数2260人的102%,加之全县在村卫生室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后,为农民就医带来了大大的实惠,要积极做好区域供水工作,加大改厕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行为的普及,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四是充分发挥阵地功能。利用村五室两超市一广场,更大程度地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的功能,从发布田间信息、举办技能培训,到文化娱乐,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