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研 报 告
——太平南村“改薄”调查摸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太平南村位于氾水镇东北角,东与小官庄镇接壤。现有人口1182人,耕地面积2507亩,劳动力66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80元,集体经济收入17000元。至目前村级债务162万元,其中民间借贷35.2万元。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已建通村、通组道路10公里,但尚有近5公里通组道路要建。全村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容易造成内涝。今年夏季由于连续下雨,造成内涝,有近500亩农作物受影响,造成减产一成以上。现有村干部5人,年龄结构老化,其中最大的59岁,最小的44岁,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1人,小学文化2人。该村的现状是经济薄弱,债务较重,资源极其贫乏,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发展空间小,干部学历低,后备力量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认真调查,该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大了社会矛盾。该村的发包土地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分配的,至今未作大的调整,二轮土地承包时,由于村干部怕麻烦,没有重新调整承包,导致现今有的农户人口只有1人承包了10多亩地,有的农户人口5人却只承包3亩多地,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粮食价格的上涨,村提留逐年减少,导致社会矛盾逐步加大。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增加了增收办事难度。由于村级债务大,自然资源贫乏,村集体缺乏收入来源,农民负担控减较严,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脆弱,造成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导致了基本农田灌、排水困难,有的田块灌得进,排不出,有的田块排得出,灌不上,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3、村干部年龄老化,缺乏创新和闯劲。由于干部年龄老化,大多数村干部做工作存在应付思想,怕做事,怕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怕化解和解决积存矛盾和问题,造成社会风气不正,一事一议代办款难收,社会往来大,集体办事难。
三、发展思路
根据目前太平南村的实际现状,结合该村实际,在充分统一现有一班人思想的基础上,疏理了如下发展思路。
1、提升素质强班子。对现有村两委一班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增强责任感,增强压力感,增强使命感,提高班子的战斗力,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彻底纠正少数干部不作为、混日子的错误行为,使每位村干部个个担当、人人作为。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加快培养年轻有为的同志任后备干部。
2、加强管理正民风。以前太平南村由于对广大村民放松教育,疏于管理,导致风气不正、矛盾较多,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对广大村民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做遵纪守法公民。
3、拓宽思路扩财路。一是充分利用上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发动村内能人,带领农民致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扶持薄弱村的厂房用好,把今年引进的两个项目发展壮大,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后劲。二是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寻找头路,盘活集体资产,开辟新的门路,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加大往来清收力度。太平南尚有 90多万元陈欠往来,通过过细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引导,组织清收。
4、惠及民生办实事。认真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部分道路的建设,搞好土地承包调整,计划从2013年开始,先选定一个村民小组进行土地调整和流转,积累经验,扩大范围,逐步化解土地承包不均的矛盾。
居 继 秀
二0一二年十月